banner

提升嬰幼兒二手物售出率的方法

在育兒過程中,父母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:孩子長得太快,每三個月換一批,家中堆積了許多閒置的嬰幼兒衣物與用品。如何在二手市場上有效售出階段性物品,成為許多父母共同的課題。根據統計,影響售出率的關鍵,可以歸納為三大面向:商品本身的二手價值合適的販售管道,以及上架時機的掌握

一、商品本身的二手價值

商品本身是否具備二手價值,是影響能否售出的最核心因素。強烈建議父母在購入新品時,就先思考該物品未來是否容易轉手。如果直覺認為到時候很難賣出、不易脫手,不妨直接放棄,或改選更有市場接受度的品項。

較有二手價值的物品

  • 穩定營運的品牌。
  • 在台灣具有知名度的品牌。
  • 曾在社群媒體上引起討論的品牌或品項。
  • 原始單價高、耐用且經典的商品。
  • 市場上稀缺、難以入手的款式。
  • 3 歲以下的用品,需求量最大。
  • 物況良好(乾淨、無破損)是基本條件。

較不容易售出的物品

  • 無品牌或在台灣沒有名氣的商品。
  • 客製化或手作品牌的物品。
  • 6 歲以上的衣物,需求量顯著下降。
  • 狀況不佳的商品,建議直接贈送或回收。

判斷二手價值的方法:

  • 查看二手平台(如小旭市集、蝦皮),觀察該物品品牌的市場交易量、及售出金額。
  • 觀察該品牌是否具有社群聲量(Instagram、Threads、新聞報導等)。

二、選擇正確的販售管道與廣告

即使商品本身具有高價值,如果放在錯誤的管道,也可能賣不出理想的價格。例如:歐美、日韓嬰幼兒品牌的二手衣物,適合放在專門聚焦嬰幼兒選品的二手交易平台(如小旭市集),或由擁有相關追蹤族群的 IG 帳號推廣。若選擇在大眾化的二手管道販售,受眾可能無法理解商品價值,售價自然會被壓低。

若已上架了了二手交易平台,如果能順手用自身社群帳號 (Instagram, facebook, Line, threads) 轉貼自己的賣場資訊,會有加倍的推廣效果。

如果不想依賴平台,也能自行經營嬰幼兒主題的社群帳號。但要累積到有銷售效果的流量,通常需要至少半年到一年以上的持續經營。對多數父母而言,適度使用平台的付費推廣,反而是合理且輕鬆的方式。

三、依季節調整上架與推廣

嬰幼兒二手衣物的需求,與季節與節慶高度相關。把握時機上架,往往能讓物品更快、更好地售出:

  • 9–10 月(換季入秋冬):秋冬款式開始熱門,適合釋出秋冬衣物;春夏款需以優惠價出清。此時也有人開始找萬聖節裝扮。
  • 11–12 月(秋冬需求持續):秋冬衣物仍有需求,但台灣冬季短,總體需求量低於夏裝。此時不少賣家會釋出當季熱門秒殺款,通常也會以好的價格瞬間售出。因聖誕節與年節將至,年底華服需求上升。
  • 1–2 月(淡季):秋冬衣物價格逐漸走低,但當季熱門秒殺款仍可瞬間售出。部分買家開始收購春夏裝。
  • 3–6 月(夏裝旺季):夏裝需求大爆發,二手市場最熱絡。5 月起,泳裝與沙灘用品開始受歡迎。秋冬款需求低落。
  • 7–8 月(夏季延伸):夏裝仍有穩定需求,此時不少賣家會釋出當季熱門秒殺款,通常也會以好的價格瞬間售出。秋冬款需求低落。
💡 小提醒:在需求高峰期配合適度推廣,往往能讓商品以更佳的價格成交。

四、商品的呈現

商品照的拍攝如果好,能有效提升上架物品的價值。

結論

要提升嬰幼兒二手衣物與用品的售出率,可以從三方面著手:

  1. 選擇具二手價值的商品,在購入時就先思考未來的流通性。
  2. 找到合適的販售管道,讓商品被真正理解其價值的族群看見。
  3. 掌握季節與節慶的需求,適時上架與推廣。

這些方法不僅能幫助父母更快處理閒置物品,也讓物品延續在另一個家庭中發揮價值。同時,這也是一種參與循環經濟與實踐永續育兒的方式,讓每件衣物的故事得以繼續。


賣家指南

    [小旭市集] 提升嬰幼兒二手物售出率的方法